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子计算机的诞生,20世纪中叶,自动化技术出现了新的突破。数字化信号控制机床运动和加工过程,成为推动机床自动化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将详细介绍数控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并总结其在现代机械自动化中的重要性。
在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派尔逊斯公司首次采用数字技术进行机械加工,通过全数字电子计算机处理加工路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加工精度。1952年,麻省理工学院成功地在一台立式铣床上实现了全球首台数控机床的问世。其后,数控机床得到了其他国家的开发和应用,然而,由于当时数控系统体积庞大、功耗高,限制了其在军事领域以外的推广。
到了20世纪60年代,点位控制的数控机床取得了快速发展,因为其相对于轮廓控制系统更简单易实现。同时,加工中心作为数控机床的一个重要分类,具备自动换刀装置和可实现多工序加工的能力,被广泛使用。
1967年,英国建立了世界上首个柔性制造系统(FMS),连接几台数控机床,为后续其他国家开发和应用奠定了基础。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数控机床(CNC机床)逐渐普及,成为数控机床的新代表。
80年代,柔性制造单元(FMC)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数控机床的发展。FMC是由加工中心、车削中心、自动装卸和监控检验装置等组成,既可单独运行也可集成到更高级的集成制造系统中。如今,FMS已经扩展到板材冷作、焊接和装配等领域,并从中小批量加工逐渐过渡到大批量加工。
数控技术革新了传统机床行业,成为现代机械自动化的基础。通过数字化信号控制机床运动和加工过程,数控机床可以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操作。随着技术的进步,数控机床变得更加普及且成本更加降低,从而为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未来,数控技术将继续发展,为机械制造业带来更大的创新和发展机遇。
相关文章